(资料图片)
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
8月27日晚间,证监会连发三文提振市场,其核心包括:1、将融资买入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%降至80%;2、上市公司若破发、破净,或最近三年未现金分红、累计现金分红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%的,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;3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,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,对金融业或其他大市值公司的大额再融资,实施预沟通机制,对于存在破发、破净、经营业绩持续亏损、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再融资,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、融资规模,严限多元化投资,等等。此外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,宣布自8月28日起,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。
自决策层定下“活跃资本市场”的要求后,A股在交易端、投资端的调整接踵而至,从交易所到券商,从基金公司到上市公司,各责任主体或降费、或回购,以实际行动响应活跃资本市场的号召。从A股的整体体量看,交易端降费、上市公司回购或基金自购的影响较小,长期资金的引入立足长远而非当下。在此前的评论文章中,笔者指出,流动性是当下A股市场重要的直接制约因素,这突出表现为火热的IPO市场、再融资和大量限售股解禁所带来的流动性“失血”超过二级市场资金流入的矛盾,要活跃资本市场必须要平衡好一二级市场。
证监会前述三项政策,直指A股流动性这一核心问题。融资买入最低保证金比例降低20个百分点,将多撬动25%的资金,以当前1.48万亿元的融资总规模计算,这意味着有3700亿元的增量资金上限;收紧IPO的逆周期调节,不仅仅是减少了市场“失血”,同时上市首日的炒作减少也有助于大量流动性留在二级市场,而不是高位套现离场;再融资也和股价挂钩,同时收紧经营持续亏损、搞多元化投资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,也能堵住大量非必要的融资需求。
对实控人和控股股东的减持限制超出预期,其实际影响会非常大。笔者根据Wind统计,破发、破净、3年现金分红为零、3年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净利润30%(含负数)的公司数量(已去重)分别为535、354、993、495家,对应市值分别为43142亿元、15.12万亿元、74667亿元、57347亿元,合计2377家,对应总市值32.64万亿元,分别占市场总量的45.06%、41.3%,这将大大减轻未来上市公司的减持压力。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要提升政策的有效性,对于控股股东、实控人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等行为,也需要给出明确的指引。此外,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也是回应市场呼声的重要举措,尽管这并非左右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,但投资者的诉求得到满足,也能实实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。
上述四项利好政策,能在短时间内改变A股的资金面状况、提升市场吸引力,A股回暖可期。但正如笔者此前对此呼吁的那样,这些政策都带有逆周期调节的色彩,在市场处于底部,已有激励政策应出尽出的情况下,长期的基础性制度改革也要同步跟进。尤其是IPO这一关键环节的定价有效性是各种改革措施的关键。比如,对于上市首日巨大的涨幅和1年后限售股解禁的减持压力,在上市首日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股票供应,实现买卖双方的充分博弈。又比如,在定价和申购环节,需要体现价高者得、价高者承担更高风险的逻辑,等等。
治市有长策,市场有恒心,期待制度层面能有更多积极的变化。
每日经济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