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 > 正文

深圳天后宫供奉的是谁|港深同源寻觅之“天后宫”

来源:红五百科 时间:2023-08-23 04:28:47

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人间。天后原名林默,福建莆田人,是晋代安郡王的22世孙女,福建莆田湄州屿螺乡都巡检林愿第六女。其曾祖保吉,仕周,任统军兵马使,弃官,隐于湄洲。祖孚,承袭世勋,任福建总管。父愿,宋初官福建都巡检。生时有祥光异香,弥月不闻啼声,因名默娘。

四五岁间,随父母航海,路经浙江定海普陀山,得观音大士像,受神灵感召,故有神力,能知未来凶吉。八岁从塾师读书,就能解书中大意。年十三,随老道元能学习天文、地理及医术,学有所成。好诵经礼佛。她精医术,常为人治病,教人防疫避灾,又熟习水性。


(资料图片)

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(975年),默娘十六岁。那日,她随父兄坐船渡海,时风涛险恶,不幸船被巨浪掀翻,她背起父亲泅水到岸,哥哥却被急流卷走。她又和母亲、嫂嫂驾船寻找,终于把尸体找回埋葬,深受乡亲们的赞颂。年十六时,窥井得符,遂灵能变化,驱邪救世,委显神异,常驾云飞流大海,救助海上渔民,从号之能元灵女;雍熙四年(987年)九月初九日,默娘和女伴登高赏景,在湄山之巅“升化”。终生未嫁。

湄洲门夹,海中礁石错杂,船只经过,时常触礁遇难,赖她拯救,往往得以不沉,乡人感颂不已里人以为神,遂立祠祀之,号为“通贤灵女”。其后数显神迹,海上遇难者常见一红衣少女,坐一苇席,往来风浪间。由是,各天后庙里的天后像,皆着大红衣。北宋时,民间已普遍建庙祭祀。

天后又称妈祖、天妃、天上圣母、娘妈,是历代船工、海员、旅客、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,许多沿海地区都建有妈祖庙

01

大鹏古城天后宫

深圳的大鹏所城,就有一座“天后宫”。位于大鹏所城西门内,始建于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-1425年),是祭祀海上保护神,天后。

大鹏古城天后宫

500多年来,大鹏天后宫香火鼎盛。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天后生日,且每隔五年举办一次隆重的“打醮”活动。相传,清代名将刘起龙、赖恩爵以及大鹏营的参将、守备、千总等军官常到天后宫拜祭。可惜,那个特殊的年代,天后宫被夷为平地,只残存一块刻着“天后宫”三字的石匾,一对宫联条石。

现在重修的鹏城天后宫,占地200多平方米,共分三进,门前13级台阶;走廊立着两条花岗岩圆柱,高盈丈,径近尺,精雕细琢。墩台插满七色彩旗,门楼红匾上镌着“天后宫”三个斗大的漆金行书。门两侧刻有一联:

万国仰神灵波平粤海

千秋绵祖豆泽溯莆田

02

南山天后宫

深圳南头半岛,亦有一座天后宫,又称南山新庙。为清代建筑,前殿已被拆毁,现仅剩后殿一座。五开间格局,进深11.5米,宽23米,后殿右侧有一水井,是供庙祝用的。后殿中堂设有天后神位,灵牌上书“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”。上书一联:“自宋迄今八百年来昭圣迹,由闽而粤三千里内著神灵”。可窥庙堂历史,可感天后在民间的地位。左右两间各有窗一对,左额为“种兰”,对联为“痊身药树无烦恼,触手天花报吉祥”;右额为“植桂”,对联为“丹桂有香皆结子,青萱无蕊不宜男”。

种兰,植桂,无不是修身养性的雅事,而后面的联语,是人对天后的礼赞,还有美好的诉求。

深圳赤湾天后宫

深圳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。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。它倚山傍海,风光秀丽。其创建远溯宋代,其营造气势宏伟,明、清两朝多次修葺,规模日隆。

赤湾天后宫收藏有自宋至清的天后塑像多尊,天后宫新修正殿及室外天后塑像,亦严格按照宋代天后雕像塑造,再现天后慈恩。

赤湾天后宫鼎盛时,计有山门、牌楼、日月池、石桥、钟楼、前殿、正殿、后殿、左右偏殿、厢房、客堂、长廊、角亭、碑亭等,建筑数十处,房屋一百二十余间,拥有九十九道门,占地九百余亩,其殿宇巍峨壮丽,庙貌气象万千,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天后宫庙,也是深圳历史上最负盛誉的人文景观。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久享盛誉。为深圳市重点保护单位之一。

赤湾天后宫正殿相传始建于宋代,自明至清多次修葺。近年按“官式做法、闽粤风格、海神特点”三原则重新修复。正殿面宽二十四米,高十六米,重檐高台,颇具王者风范,是祭祀天后的重要场所,为赤湾天后宫最负盛名的殿宇。

天后宫前殿。赤湾天后宫前殿为天后宫重要建筑之一。明永乐初年(公元一四零三年),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,率领舟师远下西洋,开辟海上“丝绸之路”,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的一站。郑和副使张源曾重修赤湾殿宇。

正门台基前面的浮雕纹样石刻,相传为宋代末年赤湾天妃庙原建筑构件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,是研究宋代石刻工艺的重要的实据。殿前正面有龙柱四根,每根高四米二,采用我国传统石雕工艺镂刻而成,双龙盘柱,态势生动。台阶两旁设置海神天后的守护神兽,圆雕石麒麟两尊,寓意着天后宫的神圣与庄严。

天后宝像。天后宫正殿内正中塑天后像,慈祥端庄,威仪肃穆,通高六米有余,上方悬雍正,乾隆,光绪皇帝御书金匾,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极为珍贵。殿前设阅台,两层台阶分别为九级、五级,以应天后神格“九五之尊”的天数;阅台中置石雕青龙一对,四周环绕龙凤石雕栏杆,雕工精美,栩栩如生,这里为瞻拜朝圣者必到之处。

“赤湾胜概”是明清时期“新安八景”第一景,天后宫为要。天后宫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为天后诞。祭祀活动除民间外,官方每年春秋也到此致祭。作为海上“丝绸之路”的重要一站,明代朝廷曾颁文:凡朝廷使臣出使东南各国,经过这里必定停船祭祀。也就是深港重要民俗,“辞沙”。香港鲁言先生的《香港掌故》中载道:“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,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,香港、九龙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”。

03

香港铜锣湾天后宫

香港也有天后宫。地理位置在铜锣湾天后庙道10号,清初,由名流戴仕蕃建造。时名“盐船湾红香炉庙”。于今,天后庙的业权仍为戴氏族人(戴氏福堂有限公司)所拥有。

1928年,香港通过《华人庙宇条例》,规定全港庙宇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。但红香炉天后庙例外,获豁免,仍由戴氏族人自行管理。铜锣湾天后庙主祀神灵是天后娘娘,另祀神灵为观音、正财神及包公。这里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,附近的地铁站亦命名为“天后站”。

那年,我去香港,慕名而往。呈现于我面前的,是一栋中式传统建筑。二进式,面阔三间,采用左右对称布局。青砖墙,屋顶盖以绿色琉璃瓦。

第一进为门屋,正门为前檐廊式设计,正门后设置挡中,用作挡煞。两进之间的天井加盖屋顶而成为香亭,后方便是供奉神袋像的正厅主殿,设有光绪二年的石制神台。两边各有一个侧殿,左为“戴福堂”,右为“百家神殿”。侧殿前各有天井及独立出口通往庙外,或经左右月门进入香亭。月门命名最富奇思妙想,曰前“瞻云”后“龙化”,又曰“就日”后“虎变”。

香港铜锣湾天后宫

庙门横额“天后古庙”四个大字,庙门外部石梁有同治七年的字样,两旁有道光廿五年(1845年)的石狮,雕刻有“兴邑刁爵”的字样。又见光绪廿八年(1902年)的铜聚宝炉和香炉。门屋正脊分3层,上层为“二龙争珠”,中层是以中国戏曲人物陶塑装饰的石湾花脊,而下层则为彩绘,但大部分已经脱落。两端饰以鳌鱼,博古回型纹。

妈祖的信仰,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,妈祖也成为中国沿海地区、中国台湾地区、东南亚沿海华裔居民普遍信仰的海神。现今,海外有一亿多人信仰天后,各国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,几乎都存在天后信仰。无数的海外华人把天后作为祖国母亲的化身,天后又成为海外游子寻亲问根的“桥梁”。在天后信仰中,寄托着对祖国母亲的拳拳眷恋之心。

深港同源的渊缘就藏在这些共同的名字里,共同的信仰里。似一弯明月,普照大地。

作者简介:胡笑兰,女,安徽人,现居深圳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文字散见于《人民日报》《北京文学》《红豆》《天津文学》《青春》《厦门文学》《海燕》《牡丹》《散文百家》《散文选刊》《解放日报》《文汇报》《生活周刊》等报刊。为多家刊物专栏撰稿,获《人民文学》征文奖、广东省“华夏杯”征文二等奖、《鸭绿江》和香港商报之“前海十周年诗文大赛”征文奖等诸多奖项,散文入选多种选本。著有散文集《拾花记》。

关键词: